

本期新通教育托福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托福听力背景背景补充之社会心理学,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今天我们要围绕tpo44中的conversation1进行社会心理学的背景知识补充。
文章开头就抛出了这次见面的主题,社会学教授想要和三位进行研究项目的学生见面,来商讨关于他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个缺陷,但其中只有一位女学生及时赶到,并解释说其他两位同学在图书馆为其他科目的作业进行准备。
此时,教授指出了这次见面的目的----要商讨关于三位学生的研究项目,女学生此时表示不解,她本以为教授喜欢他们的研究项目。教授表示表示认可该研究项目的设想,但是指出他们研究中可能忽略了霍桑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女学生表示不太理解这个概念,于是教授就针对霍桑效应的概念进行讲解。
霍桑效应指的是,当研究对象知道自己的行为被研究者关注时,会产生和真实情况下不同的反应行为,即观察者的存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此时女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这个概念,于是教授进一步阐释霍桑效应的实验的背景:历史上曾有一个霍桑工厂,为了搞清楚最合适提高工人产能的生产条件,霍桑工厂的负责人聘请了研究者们进行研究,例如调亮灯光或是调暗灯光,调高温度或者调低温度,对于工人产的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很奇怪的发现,不管外在的生产条件如何进行改变,工人的产能都会提高,那么从这一点上看,霍桑实验实验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没能提出最有效,最能提高产能的生产条件。对于女学生的实验而言,因为他们在图书馆的门口张贴的公告,使得学生们获悉他们的行为是在被进行观察的,所以他们的学习状态会产生不同,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女学生询问教授应如何进行调整,并表示不想从头设计整个实验。教授说他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要整个研究重头来过,他提出想和三位学生再开一个会议,商讨如何改进这一实验缺陷。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出现霍桑效应也是心理学上非常有名的一个现象,当被实验对象发现自己处于被观察状态中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有所偏差。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身边有人在观察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相应的产生变化,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当周围空无一人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却又是另外一种不同样子,那么这就是霍桑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今天我们通过这一篇对话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对霍桑效应这个心理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对话逐渐讲座化的特点。如果同学们对我们的托福课程感兴趣,请拨打 >>>400-618-8866 或 >>>【点击此处】,提前预约老师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