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桥大学近日宣布针对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考生的考试新规,引发全球留学圈震动。这一政策与A-Level考试局的独立命题改革形成"双重风暴"。这一改革显著提升了中国学生的申请难度,尤其是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的要求。
剑桥大学近日宣布针对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考生的考试新规,引发全球留学圈震动。这一政策与A-Level考试局的独立命题改革形成"双重风暴"。
剑桥大学近日宣布,2025年起,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的申请者将无法参加TMUA(数学入学测试)和ESAT(工程与科学能力测试)的首日考试,只能参加第二天的考试。
调整后的考试时间:
TMUA 10月14日;ESAT 10月10日
剑桥大学为何作出此举?
近年来,A-Level数学考试的中国区考生成绩屡创新高,满分扎堆,牛校录取线水涨船高。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国际高校和考试局开始质疑:这些成绩真的能代表真实水平吗?
部分学生靠实力脱颖而出,另一部分人却通过“捷径”获取高分,甚至形成了一条地下灰色产业链。
以下几点惹人关注:
1、A-Level数学成绩普遍“高分现象”引起警惕。
近年来中国考区A-Level数学A率(最 高等级成绩)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例如,2023年爱德思(Edexcel)A-Level数学的全球A率约为21.2%,而中国区部分考点的A*率甚至高达60%以上。
CIE的数学考试中,部分中国区考生满分扎堆,甚至出现同一考场大量满分试卷的情况。
2、泄题与作弊事件层出不穷
2022年,爱德思A-Level数学试卷在中国区考前被高价泄露,部分考生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试题。考试结束后,爱德思官方承认泄题,部分考生的成绩被取消。
而在更早的2019年,CIE官方调查发现,某些地区考生在考试前获取了机密试题,导致全球范围内相关科目试卷成绩被调整。
今年1月,剑桥国际考试局(CIE)宣布,2025年夏季A-Level大考中,中国区六个核心科目(数学、高数、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将启用独立命题试卷,与其他亚洲地区区分。
随后,爱德思(Edexcel)也紧随其后,宣布从2025年起,中国区A-Level数学将采用独立试卷。
这些政策引发轩然大波。短短半年内,中国考生接连遭遇“双标”政策,留学赛道竞争格局骤变。
从官方的说法来看,A-Level独立试卷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维护考试公平性,减少考试泄题的风险。近年来,国际考试在中国考区的考生群体中屡屡曝出作弊、提前获知考题等丑闻,这让考试机构不得不加强监管。
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影响?
而剑桥大学调整ESAT和TMUA考试安排,可能也是基于类似的考虑——做出此项决定主要原因在于加强笔试监管,确保公平性。
针对2025年起中国学生必须固定参加ESAT(10月10日)和TMUA(10月14日)考试日期的改革,这一政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和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压力与规划挑战
集中考试间隔短:
ESAT与TMUA仅相隔4天,学生需在极短时间内应对两场高难度考试,可能因体力、脑力透支影响发挥。
· 申请节奏紧张:英国大学申请(如剑桥、LSE等)通常10月中后旬截止,若考试表现不佳,几乎没有补救机会。
2、考试准备难度增加
ESAT的陌生性:
ESAT是2024年新推出的考试(取代ENGAA/NSAA等),中国学生缺乏历年真题和备考经验,需快速适应新题型(如科学综合能力评估)。
· TMUA的竞争性:TMUA(数学思维测试)本身难度较高,固定日期可能导致高分更集中,提升分数内卷风险。
· 资源限制:短期内需同时准备两门考试,优质辅导资源(如针对性培训、模考)可能供不应求。
3、不可控风险加剧
单一日期容错率低:
若因突发情况(如健康问题、交通延误)错过考试,将直接失去申请资格,而往年部分考试提供多场次选择。
· 心理压力:固定日期可能加剧焦虑,尤其对追求知名院校(如剑桥数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次失误影响重大。
应对建议:
提前规划:从高一/高二开始接触ESAT/TMUA题型,避免高三突击。
科学分配精力:根据目标专业侧重备考(如ESAT对自然科学专业更重要)。
利用官方资源:关注CAAT(考试机构)发布的样题和考试说明,减少信息差。
模拟考试环境:通过严格限时模考适应高强度节奏。
这一改革显著提升了中国学生的申请难度,尤其是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的要求。能否在紧凑的日程中高效备考,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分水岭。建议学生尽早调整策略,并关注政策后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