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听力分数的关键一部分是提高脑容量,一部分是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熟悉程度,还有一部分是提高做笔记的能力。口语的练习要求学生平时就比较敢说。并且避免说“那个…”;还有就是“呃…”之类的词。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我进入新通从事托福听说教学时间不长,仅凭借着之前1年的全职教学及6年的兼职教学经验,以及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能让带过的学生在听说方面的成绩都有不错的进步,我想还是与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与对工作的钻研分不开的。
在培训后参加了托福考试的学生的前后成绩对比 | |
参加培训前的成绩 | 培训后的成绩 |
黄同学:进新通学习之前托福考试听力14分 | 学完强化21分 |
张同学:培训之前听力5分口语10分 | 培训完听力22分口语15分 |
刘同学:培训之前听力3分口语10分 | 培训完听力22分,口语15分 |
崔同学培训之前听力6分,口语15分 | 培训完听力13分,口语18分 |
大部分基础段学员综合基础一般,学习主动积极性较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巩固也及时到位,课堂配合融洽,对于托福听力的题型和做题思路虽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英语听力练习严重缺乏,均会有学习速度和幅度不理想的问题,系统、理性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听力中的讲座场景词汇和笔记相对欠缺。这类学生一般分数在10分以下或10分左右,自我目标定位一般是20分以上,绝大多数选择的是VIP一对一授课的模式。
作为老师,首先要找出学员本身的知识点以及技巧点缺陷,进行VIP 授课方案的制定。对于学员本身的特点进行仔细的了解判断,然后进行个性化授课。经过第一次课的做题及和学员的谈话中发现,有的学员的听力基础词句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有时候听对话,会有个别词句听不懂,有时候语速跟不上。对于讲座的听力,有些学员之前虽然有背过一遍学科的分类词汇,但是整体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因为只是背过一遍,很多词听了之后不能马上反应过来。讲座的笔记很是混乱,记笔记时候只要是发现能听懂就记下了,根本没有管这个词是不是重点,有没有笔记的意义。
在第一节课大致了解学员的症结后,我就进行了个性化的备课调整,将基础课的规划以1次课对话2次课讲座来划分,再根据具体课堂反应和作业情况做微调整。经过第一次课的对话练习,如果学员对于conversation的分类场景词汇还没有具体掌握,还要带着学生进行对话场景词汇的巩固,及4大对话场景的练习,对于出题要点,技巧点的听取和笔记技巧加以详尽讲述说明。
在学员经过作业的辅助练习强化后,学员应对于托福听力对话部分的掌握和正确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于是在第二次课开始托福听力讲座的引入,这部分,应该是学员学习的最重要要害和最薄弱的环节了。在讲座的教授过程,学生很系统的强化了专业学术场景词汇的声音掌控,我对于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天文学,心理学及文学艺术篇这六大块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讲解。在讲座中笔记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块,学生以前总是不知道要记什么,不知道怎么记笔记,经过实战练习和一开始的逐篇讲解,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句子的重点信息并且记下来,经过上课的专题训练和课下的练习辅助,学生对于托福听力讲座篇的掌握还是比较不错的,在课堂上的练习也做得不错。
提高听力分数的关键一部分是提高脑容量,一部分是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熟悉程度,还有一部分是提高做笔记的能力。
关于提高脑容量。因为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哪怕记笔记的速度很快,有时候也会因为做笔记而漏掉了文章当中的一些细节信息,甚至可能下面一句在说什么都没有听见。所以我就希望学生大部分考脑记,而不是寄希望于自己的笔记。
至于练习语音语调,要求学生通过跟读和复述来提高这两部分能力的。
拿一篇老托的听力文章来说。第一步是大致听一遍文章,然后复述文章的大概内容。刚开始复述的时候学生都很痛苦,因为发现自己只能复述一部分的信息,而且还不都是主要信息和观点,有时候只是一些细节信息。不过这些都只要坚持,练个几篇文章就会有好转的。我会告诉学生,口语题型中的3至6题考查的就是他们的复述能力,希望他们在复述的同时既能锻炼听力同时还能提高口语能力。
第二步是跟读。开始的时候可以一句话一句话地跟读——先听一遍句子,再复述出那一句句子。跟读我要求自己不仅要每一个词都相同而且还要模仿听力原文中人家的语音语调,包括一些连读等等。因为连读其实是听力中的很大障碍,所以这一点是练习中的重点。不要小看一句句子,很多学生开始的时候一句话听完几乎不可能完全一致地复述出来,部分是因为脑容量不够,还因为对他们的说话习惯还不熟悉。一句话听上个近十遍才能复述出来也是常有的事情。复述一定要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和原文对比,这样才能有效发现自己模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同时也就相当于是在练习口语了。
第三步,就是听一句话以上,再复述。要加强对句群的理解。当然这个时候经过了第二步以后会舒服很多,因为对句子有了记忆。最后最好是把原文背下来。这样的练习属于精听,耗时很长,和阅读中分析句子和句子关系一样,不可能每一篇都这么练习,就算有那么多耐心也没那么多时间。所以除了精听 ,还需要有泛听来辅助,熟悉熟悉人家说话的语速。泛听得材料就很多了,平时的托听力文章有VOA新闻,BBC新闻,采访,美剧等等。
关于记笔记,上课讲的很多东西就很实用。笔记的排版,少横多竖——有利于寻找和分析文章的结构。还有就是速记中要用到缩写,不一定要拘泥于别人总结的,可以取之长,然后进行变化,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速记方法。当然听力中会有推断题,很多是根据语境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多去了解西方文化。看电影和美剧个人认为对这一块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提高听力的能力还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的题目在所有题中的比重还是很小的。
口语的练习要求学生平时就比较敢说。并且避免说“那个…”;还有就是“呃…”之类的词。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强化段的许多学生是在美国呆了一两年回来的,口语思维没有很大问题,只要给他们讲解题型及答题技巧,问题不大。教学重点放在基础段的学生身上。因为基础段的学生往往对题型完全没有认识,而且平时基本上不会用英文进行交流,不敢开口,对于这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有一个好的听力能力和复述能力对于口语可以帮上很大忙了,所以这两个能力在练习听力精听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跟学生强调。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要养成一个比较好的口语习惯。我周围就有些很可爱的同学,喜欢一边说英语一边思考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那个…”;还有就是“呃…”…..这些如果练习的时候录音就会很快发现,听上去非常难听,影响整体印象。所以这些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练习改掉,换成well, as you know类似的句子。
养成的习惯还包括一个合理的语速,太快了咬词不清,还会造成短时间的思维短路——想法跟不上嘴,留出了一段空白时间,会影响考官对流畅度的评判;太慢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一定可以说完所有的内容。
口语中有开放性的题目,这个需要我们有很快的反应能力。教学时我喜欢用写作的题库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因为题目的感觉其实差别不大。练习的时候是看到题目,不给自己准备的时间,直接就说。口语中不要求学生的观点如何新颖而是看学生的组织能力怎样,所以不要强求他们一定要说满三点,可以只说一点,但是一定要有阐述的过程,要有细节。有细节不仅可以让考官对我们的回答留下印象,还让我们在组织的时候方便很多。比如说是在家看比赛好还是在现场看比赛好,确定自己的观点后,例如在现场看比赛好,因为更加真切有气氛,就可以用细节来阐述,比如现场观众的欢呼会让人很兴奋,现场很多人站在椅子上看,挥动手臂喊,还有人浪等等。这样很生动,也很容易组织和描绘,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以上的问题,平时说话的时候我们不一定有感觉,但是一旦录音下来再听得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现。所以录音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是觉得一定要做的。到最后的时候再看回过去听自己的录音还是很有意思的,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在口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讲自己的陈述录下来,回去自己好好听几遍,下次课告诉我自己发现的问题。
这些想法是在这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一点点积累到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体会,可以与同事们相互分享,吸取更多的养分帮助彼此成长。
作者:深圳外语新通专修学校 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