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T长篇阅读
----文章读法探讨(一)
赖晓安 新通广东分公司
在每一次的SAT考试当中,必然会出现3篇长篇文章。很多学生不知道此种类型的文章应当如何处理。包括笔者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SAT的时候,对此也非常困惑。很多教科书中说“SAT长文章应当先看完文章再做题”,事实真是如此吗?很多学生试了此种方法,却收效甚微。那我们应当如何来处理此种类型的文章呢?
首先,必须要分析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特点才能对这一类型的文章进行合理地安排做题策略。
美国学生的特点(部分中国语言能力很强的学霸型学生可归纳入美国学生中):
1)词汇量广
2)句子理解能力强
3)阅读面广,速度快。
中国学生的特点:
1)词汇弱
2)句子理解能力弱
3)段落概括能力弱
4)文章记忆能力弱。
(中国学生的前两点是基本功,第三点属于技能,第四点是生理特点加技能。)
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词汇广,句子理解没问题,文章一遍读下来3分钟左右,轻轻松松。但由于中国学生在第一第二点上比较弱,他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出现模糊、不清晰的理解,而且甚至会出现错误与猜测性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此过程必将需要6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进行,从而导致学生做题时间变得非常有限。另外,学生读完之后未必会对文章有清晰的理解。
在段落概括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如何展开是有清晰的理解的(笔者曾经用SAT长篇的中文译文测试学生,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概括出段意)。但是一旦学生基础能力不够,文章看得半懂不懂,就会导致文章很难概括。一旦文章段意概括不出来,必然不知道作者的主要思路是如何进行的,抓不住重点。段落看的越多,会让学生迷失地越深。
在记忆力方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看生能很好的把握文章作者的思路,那么他就能有效的记忆文章的重点,顺便可以记住一些细节的内容。这对于没有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有一定的练习量便能很快地提升这一部分的能力。对于普遍的中国学生而言,若前三点没做好,那么必然理不清作者的主线,抓不住重点,最终记住的只是一些小细节。
所以,对于文章的阅读,老师们需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授予针对性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针对美国学生,或者中国语言能力很强的学霸型学生,可以采取先通读文章,再做题的方式。但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在进行长篇阅读的时候,最好是进行分段阅读,看一段,总结一段段意,做一段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