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
美国学校最好的教育理念遇到了中国的“最佳“实践。
申请时,往往我们精心做的包装,却成了孩子的硬伤。
在我看来,不理解赴美留学意义,没摸到招生官心理的人,全算输。
举个例子,中国家长碰到美国招生官,抓着人家就问,“我们家孩子考多少分能上哈佛?”他们的回答也如出一辙,“分数,其实并不重要。”听完这句话,有的家长直接就木讷了,也有的家长给予善意的微笑,心里想,“老外说话真不实在。”
我心里明白,双方都没有错,是中美思维差异做得怪。美国人说话偏学术范儿,中国家长觉得不实在,大伙儿爱听落地的讲法,第一,说出概念,第二,给出数据,第三,拿案例证实,我称为“学术落地三步法”。那好,这次,我就拿我的理论把老外那套东西,给大家讲明白。
美国教育的价值观
各个藤校教育价值观说法不同,都可以归结为这三类概念。讲“学术落地三步法”之前,先得给我这幅配图做个小小的解释。
* 百分比数据真实性:图中的数学百分比并不代表官方说法,我为了满足家长做事有轻重主次的需求,自己设定的比例。
* 事件重要程度按箭头依次叠加:学术能力占50%~70%,并不意味着思维模式及自我认知占的10%~20%不重要,或者干脆放弃不做。我们默认为,最后的思维方式及自我认识是在前两者有能力做成后发生的事件。
这也就解释了,哈佛大学招生官说:“分数,其实并不重要”的原因。大部分申请哈佛的人标化水平都不会低,招生官根本不用考虑第一步学术能力的问题。
1、提求学术能力/IQ (占比50%~70%)
中国家长理解的学术能力,最常见的误区是:第一,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学术能力?简单测试一下,请您三秒钟内告诉我,您孩子的学术兴趣是什么?倒计时,3,2,1。我坚信,很多家长是说不出来的。
第二,不仅是家长,有时候孩子都不知道学术兴趣是何物?同样的问题,遇到过两个有意思的回答。一个女孩告诉我,我的学术兴趣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各位,这是学科,这不是学术兴趣。学术兴趣是指,在学校和家长约束之外,孩子愿意无限制花时间钻研的事情。
另一个男孩回答我,“我的学术兴趣是打游戏。”的确有孩子因为打游戏,打到了美国TOP20内伯克利大学,他打游戏打到觉得游戏太慢了,自己拿程序写了一个游戏,架了一个服务器,这叫打游戏打出水平了。
我常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今天你的功课都做完了,空出了一个小时,你更愿意做什么?“ 本质上我在寻找孩子的学术兴趣,不幸的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回答我“睡觉”。
美国的精英教育是,大学前两年一般是通识教育,让学生尝试各种领域。学生可以自发的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再去不断去深挖,激发出自身的能量并且可持续发展,最终在学术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这是赴美留学的好处之一。
2、培养领导力及影响力/EQ (占比20%~30%)
领导能力在中国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问题一,扎堆现象,即为申请做得活动都像是标准化流水线做出来的。我总结为,新三样和老三样。老三样,模联,植树,敬老院。新三样,支教,北极科考、非洲保护野生动物。估计九成的家长读完都会“中招“的感觉。
可做得活动就这些,如何能做出差异化?拿模联来讲,大多数孩子只是参与了一下,有一个小小的经历。这些人写得东西被招生官认为“平淡无奇”,即审阅完文书后,感觉无特别之处或无任何情感波动。但有的孩子,去打了模联还拿了世界的奖项,影响力一下就出来了。这就是参与同样的活动,不同人体现不同能力的奥秘之处。
问题二,家长包办。认识一个家长,算是商界小有名气的老板,他想让女儿进美国的威尔斯利学校,这也是希拉里和宋美龄的母校。爸爸让女儿去山区支教,除了自己家姑娘,周围同学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女孩。一看就是经过中国爸爸筛选过的同学,一路随行的跟着摄影师,摄像师。
我看了支教的照片,全程都是她女儿在里边,其他外国小孩围在外边,女儿还在中间故作“毛主席状“。招生官给我说,他们在招生办经常看到这样的照片,他们也常常问自己,到底是录取的孩子还是他的爸爸。
支教这件事,在每季的招生中,类似话题的文书数不胜数。有人却能做得不一样,他这样写道“支教期间,我看着这些学生,来自学校的校友们自豪地帮助这些孩子,这些年轻的农村孩子也快乐地玩耍,但是我却为此难过。我感觉他们并非了解对方。但是我了解,因为我曾经也是山村里的孩子,在我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我就是一个来自小村庄的男孩。”
招生官对我说:“你看,这段文字就与我审阅过的和将要审阅的诸如此类的文书的不同之处,他就表现了自我认知,社会感知,他拥有将自己置身环境之外,理性分析环境的能力,虽然这并不是一篇措辞精美的文书,但我在意的并不是措辞,而是文书中表露的情感。这正是我想要的很有深度的东西。”
大多时候,学校在乎的并不是活动的主题,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思考方式。简而言之,活动和规格并不重要,挖掘做活动中的价值以及做事情的影响力才是关键。
美国人尊重独立的人格,做事不Copy,流水线标准化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受到美国人青睐,而这正是中国学生思维的缺失。
去美国读书,培养独立人格,未来可能不会让你变得有多富裕,但你可以看到万物背后的逻辑,与人交流体会对方所想,在人云亦云时独立思考,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这也是赴美留学的意义。
3、培养思维模式/ID (占比10%~20%)
中国式培养思维的问题,是填鸭式教育导致缺乏批判性思维。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填鸭式教育不好,其实很多教育研究者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是领先的,而且是基于中国的国情现阶段对大多数人较为合理和公平的基础教育。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学生到了美国初高中,总是能拿第一名,数学题做的超级快,被美国学生誉为天才这样的例子。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大学和研究生博士阶段,越往上走,发现中国学生原来的优势没有了,尤其是在探究问题的时候。
仔细分析,中国学生原先的优势在于既有的知识,或者提前学习。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孩子缺少深入的阅读分析和思考。也许是大环境的原因,也许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我们的学习过程是以学习的结果为导向,我们的思考是为了得到确定的答案。
我们在一开始,就没有去想为什么,去讨论,去批判,直到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凭借着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钻研和思考超越了我们,我们才发现我们掌握的是知识,而不是真正的能力。
说完这三类概念,相信大家会有一定感知,以上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我这个中国老师要把这些内容落地,把它具象的外化出来。坦率的讲,这三类概念就代表了学生赴美申请的三个门槛。
赴美申请的三个门槛
美国教育的价值观对应中国申请具化操作:
与刚才的思路相同,先来解释一下这张图片。
* 美国教育价值观对应中国申请具化操作:学术能力,即对学校,GPA,标化的考察。领导力及影响力,即对社会活动的认知。思维方式及自我认识,即在文书体现的思考方式。三者兼备,才能塑造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 事件重要程度按箭头依次叠加:学校,GPA,标化成绩是硬实力,这是申请好学校基本要素。社会活动和文书是软实力,这是加分项。没有硬实力软实力更是无从谈起。
美国申请必须迈过三个门槛。
1、学校/GPA
坦率的讲,高中就读学校在申请中占一定地位,招生官历年在国内录取了一定比例的学生,对国内学校有一定认知的。因此,争取进入T1梯队学校。当然,学生在学校里拿一个不错的GPA,也更会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建议考取公立校国际班时,有实力一定往实验、十一、RDF、四中这样的学校冲。
2、标化成绩
谈及出国,中国家长第一想到的是标化。孩子就读于好的高中,GPA成绩不错,又能考出漂亮的标化成绩,招生官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具有超强学术能力的孩子。语言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给个美国TOP 30大学录取标准
TOEFL,110分+;(满分120分)
SAT,1500分+(满分1600分) / ACT不低于33分+(满分36分)
SAT Ⅱ,建议3门,接近满分(满分800分)
3、社会活动
美国夏校竞争日益激烈积累,在学校、GPA、标化考试上,招生官很难区分学生的差异,这时候,就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就是我说的三个门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暑期去夏校学业,这也不为是一个加分项。
总结
三个门槛,首当其冲需迈过学校,标化,GPA这一门槛,这是硬实力的表现。具体硬实力后,社会活动和文书软实力将会发挥巨大作用,软硬实力相互促进。
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
中国申请具化操作各阶段目标路径拆解
大家都在看
选校方案咨询
个人选校方案1小时咨询服务
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结合你的个人背景和院校实际录取要求,提供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根据个人时间和学业安排,提供合理的申请时间规划,并定制入学申请方案
预约咨询
申请方案咨询
提供1小时的个人留学方案咨询服务,包含:
- 1.适合你的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 2.匹配个人条件的软实力提升计划
- 3.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选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