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去德国留学如何过语言关
在德国,大学的录取程序是很特殊的,不像去美国,要先考托福或者GRE之类,德国是先凭你的德国学时证明就可以拿录取通知书,然后人到了德国之后再过真正的语言关。这是对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很方便的一点,也是和这个国家的教育体制、移民环境以及德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的。不要小看这一点,如果德语的入门门槛很高的话,会有绝大多数的留学生被
挡在门外。
过语言关并不难
在学习的时候,德语虽然是一门很难的语言,但是毕竟和英语是同宗,因此学起来有相近的地方,并且德语的难点和精华都在语法上,而这正是中国学生的长项。一般中国学生只要努力,都可以在一两年内过基本关。这在学习别的语种的时候可能会拖得更长一些。中国学生要进入德国大学学习,必须通过德语DSH考试后,才能被德国的大学注册,成为正式的学生(预科的学生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后,才能进入大学的专业学习)。要申请德国的大学,还必须有至少800学时左右的德语基础(申请预科可以低一些),当然,有些大学的要求更高。800学时的德语基础,不只是一个量的要求,更是一个质的要求,比如说,我读了三年高中,那么我应该是高中毕业,而不能是读了三年的高一或两年的高一和一年的高二。所以,无论学生在国内学习德语还是在德国学习德语,都要扎扎实实刻苦地去学,不能只是为了凑学时。况且,DSH考试只有2次机会,如果不能通过,不仅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也不能取得签证延期,这样就会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在国内还是到国外读语言
是选择国内读德国语还是到国外读德国语好呢?在国内学习德语比较经济,语法讲解得也可能清楚些,但听力和口语的提高很慢;在德国学习德语,经济上的支出肯定比国内高,但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会使学生的进步非常快,从零基础开始,一般在德国学习9—15个月就能通过DSH考试,否则,就是学生个人的原因了。
尽管在德国学习德语的花费要高些,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利大于弊:一、在德国语言学校学习400学时的实际效果比国内学习800学时还要好,而且德国的大学也非常认可一些本国语言学院的证明(不是所有语言学院的学时证明都被大学认可),在目前很多德国大学不承认中国培训单位提供的学时证明的情况下,这是很大的优势;二、学生可以亲自将材料送到负责招收留学生的大学外办,并与大学外办老师当面交流,申请材料会尽快得到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就可以获得录取的消息。当然,德国的语言学校也有良莠之分,不能只图便宜,更要注重学校资质、教学质量和课程内容。教学质量较好的语言学校每月的学费约在1000马克左右(每时每周25—30课时),要知道,培训难民的学校是不教授DSH内容的,尽管它的学费是免费的。
哪些人可获得DSH免试
留学生进入德国大学之前或者进入德国大学预科学习一年内,必须先通过高校德语水平考试DSH,考试合格后方能正式注册进入大学学习。考试方式为笔试和口试,如果笔试成绩达到某一高度时,可以免去口试。如果第一次未通过,一般有两次补考机会。如果留学生具备下面7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获得DSH免试:
1、在德国高中毕业或相当于同等条件者;
2、获得德国二级语言证明Deutsches Sprachdiplom StufeⅡ;
3、获得哥德语言学院颁发的校语言证书Kleines Sprachdiplom或大语言证明Grosses Sprachdiploma;
4、获得哥德语言学院颁发的中央高级考试证书Zentrale Oberstufenpreufung;
5、通过外国一所学术型大学与德国大学预科或对外德语专业合作举办的DSH考试并获得结业证书;
6、中国大学本科的德语专业毕业;
7、某些特殊专业的申请者以及只有在德国进修一个学期(最长两个学期)的短期进修生。
鉴于各个高校的DSH考试自行命题,考试时间、难易程度不一,考试时间大部分为3月底和9月底。为了增加考试机会,提高通过的几率,许多中国学生到德国后申请多个学校的Zulassung,一到3月底和9月底,便东奔西走,到处赶考。有些学生连续参加3—4次学校的DSH考试,只要有一个学校通过,便是万事大吉。
获得语言签证
无须重新申请签证
有些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读语言学院取得的只是语言签证,在德国申请到大学后,要回国重新申请签证。这是不正确的。如果申请人的学历符合德国大学的申请条件,在向德国驻华使领馆递交签证申请材料时证明了这一点,并在签证申请表的“来德国的目的”这一项中申明了:先读语言,再读大学,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无须回国重新申请签证了。
大家都在看
选校方案咨询
个人选校方案1小时咨询服务
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结合你的个人背景和院校实际录取要求,提供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根据个人时间和学业安排,提供合理的申请时间规划,并定制入学申请方案
预约咨询
申请方案咨询
提供1小时的个人留学方案咨询服务,包含:
- 1.适合你的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 2.匹配个人条件的软实力提升计划
- 3.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选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