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高考后留学第一批留学生留学申请留学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全球排行前三的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赴外留学,中国大陆在美国高校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35万,连续第八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40多年前,为了更好地建设新中国,有一批学子被派往国外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作为新中国第一 批留学生,他们在开创崭新一页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留学生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那么,40多年后,这第一批留学生都怎么样了?
来跟小编一起看看~
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底,新中国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52名留学生,翻开了中国留学史新的一页。2018年,恰值这52名访问学者奔赴美国留学40年。
1981年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他们作为“骨干”教师回到原先所在系和专业,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开设的课程大受欢迎,他们的科学经费比较优先地得到满足。
姜伯驹
北京大学的姜伯驹留学归来不到一年,在1981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相当于后来的科学院院士,成为“首航”学者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第一人。这时的姜伯驹还是副教授。1983年,他晋升教授,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归国前,他已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为研究生讲授不动点理论,后来将讲稿写成英文专著《Nielsen不动点理论讲座》。这部著作代表了当时不动点理论的新水平,列入美国数学会的《当代数学丛书》于1983年初出版,受到好评,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
姜伯驹回国时,低维拓扑学已成为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学分支之一,在国内却还是空白。归国后的姜伯驹立即开课和组织讨论班,引导年轻人学习低维拓扑学。在一大批数学人才努力下,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低维拓扑学达到较高水平。姜伯驹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许多人前往美国留学。他们中的王诗宬、段海豹、周青等陆续学成回国,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卓有成就。
张恭庆
张恭庆在归国的第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随后晋升教授,1984年被遴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戴宗铎
女数学家戴宗铎回到中国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代数编码与密码学研究。
她与万哲先院士等人合作完成“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于1986年同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她与曾肯成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一组密码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于198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她与彭家贵教授合作完成“代数二次型理论”,于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沈显杰
沈显杰归国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研究,成为中国地热研究学科的带头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部委级科技成果奖。世界地热协会(IGA)首届主席团创始成员之一。他的妻子杨淑贞研究员是他的同事,她回忆丈夫时说,沈显杰是一个勤奋和高效率的科研工作者,回国后十几年中,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个,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个,“八五”攻关课题2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3本。他于2007年病逝。
裴定
裴定一在密码学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集体奖)。他担任了中国 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亚洲密码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晚年,担任广州大学理学院院长。
吴宁
吴宁回国后,于1987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几年后担任心内科主任至1993年。她是中国心律失常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吴宁获得协和医院颁发的“协和杰出贡献奖”。
冀复生
冀复生回到自己先前所在的工厂。他强烈地希望将留学所得成果传授给新一代大学生,遂于当年秋天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1989年,冀复生调到国家科技部,不久后参加国家“863科技计划”的制定工作。20世纪90年代,冀复生担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科技参赞,又一次来到熟悉的美国,直到2003年任期届满回国。回顾30年前那段最初的留美生活,冀复生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认为对他一生的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27日在北京访问冀复生的记录)
赵南明
赵南明留学归来回到清华大学,直接推动这所著名大学恢复了生物系建制,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1994年受命创建清华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并任院长。2001年,参加创建清华大学医学院,出任常务副院长。今天清华园西部已耸立起建筑典雅的医学院大楼,他告诉笔者:“这一砖一瓦之间有我的心血。”将大量精力投入教育管理和新的学科建设,会不会影响他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南明说,他有这个心理准备,愿意为祖国奉献全部的光和热。如果自己的学生走到前面去了,自己更加高兴。
王以铭
王以铭 第一批52名留学生中最早回国的是王以铭,于1980年提前半年结束学习。他认为自己所长在教学和科研管理,现在看到了美国的大学是怎样管理的,他要把看到学到的东西带回去,愿意提前回国。
丁肇中教授向王以铭提及,是否考虑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再回去?王以铭笑着对丁教授说,年过四十岁就不必“浪费”宝贵时光念学位了。如果给我机会,我应该承担指导博士生的工作。至于美国,我还会来的。(2009年8月在北京访问王以铭的记录)
王以铭认为自己所长在教学和科研管理,他看到了美国的大学是怎样管理的。回到北京工业大学后,他任电子科学系主任,不久升任北工大副校长,1992年担任国家技术监督局副 局长,2000年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 席,2003年兼任民生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曾经是全国人大 常 委、法律 委员会副主任。
童坦君
童坦君回国前,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颁发的完成研究项目的博士后结业证书。2005年,童坦君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证书上可见该院代理院长与副院长的签名。该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获得的第一份NIH博士后结业证书。
1980年,美国国务院批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博士后奖学金(Fellowship),时为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讲师的童坦君(Tan-chung Tung)在该年7月以哲学博士同等学力(PhD equivalent)获得该奖学金。 1981年7月在他回国时,NIH向他颁发结业证书。证书上可见该院代理院长与副院长的签名。该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获得的第一份NIH博士后结业证书。
归国30年后,52人中有7人:李衍达、陈俊亮、柳百成、张楚汉、张恭庆、姜伯驹、童坦君成为中国 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批归国学者获得了为数众多的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凡在大学任教和在科研单位从事研究者,全部成为各自领域的教授、知名专家或学术领军人物。
他们是中国留学大潮的领航者。
真正的中国留学大潮是在走向21世纪的时候开始的。根据《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1日报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底到2013年年底,中国共有各类留学人员306万。到2010年左右,中国70%以上的高水平大学校长,90%以上的两院院士,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美国时间2017年11月13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联合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共同发布了全新的教育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美国高校留学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35万,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32.5%,连续第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时至今日,留学的人只增不减,国外就读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规划而错过院校的申请。>>>美国院校申请早规划
出国,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浩瀚,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库,为了与更多优秀人才学习交流,而后建设国家,为国奉献。
对于40多年前的伟人们,我们给予敬佩,也要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成就自我。
大家都在看
选校方案咨询
个人选校方案1小时咨询服务
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结合你的个人背景和院校实际录取要求,提供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根据个人时间和学业安排,提供合理的申请时间规划,并定制入学申请方案
预约咨询
申请方案咨询
提供1小时的个人留学方案咨询服务,包含:
- 1.适合你的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 2.匹配个人条件的软实力提升计划
- 3.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选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