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两位申请者有很深的印象。一位学生在申请材料中写他的父亲为某大公司(类似于 Sony 这样的)的高级副总裁,然后说自己暑期在父亲公司里实习。他的本意应该想说自己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普通人得不到的机会,以及接触了到了比较厉害的工作内容。但这位同学是否有能力得到同 level 大公司而非自己父亲公司的实习机会吗?我们不知道。另一位同学试图将自己和美国、美国大学扯上关系。首先,她说自己是混血,父亲是美国人。这确实没有撒谎,但是抱歉,这样的说辞毫无意义。然后,她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认识某某大学的老师,或是在某某大学工作,但相信每一个人看到这里都会问一句,so...?切记,攀关系根本没有用。
03 还有人的申请中总是包含一些没人知道的惊人成就,这应该也算是夸大的一种。康奈尔大学的招生顾问 Anne Laure Cuvilliez 说,曾经有一个学生声称自己帮助机构筹集了 100,000 美元来帮助儿童中心的孩子们。这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但为什么在网络上搜不到?为什么在推荐信中没有老师佐证这个故事呢?
还有一个学生表示,自己设计了一个应用程序,她还细致地描述了她在开发部门的实习经过,包括这个程序产生的一些小故事。这听起来太棒了,我觉得这是进一步跟进这个学生的机会。然而...当我去 app store 尝试下载这个软件,或者去网站搜索她提及的公司页面,我什么都没有发现...可能他们认为招生官太忙了,没有时间去搜索这些东西,而我恰好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