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大学的授课课程一般分为Lecture(讲座)、Seminar(研讨)和Tutorial(辅导)。英国大学很看重teamwork的能力,所以无论是哪种课上都会有不同形式的Group Work。比如在lecture上老师就会冷不丁地抛出问题让大家分小组讨论,之后选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Seminar之前更是会提前分好小组,成员内部再分工配合,提交report或assignment,课上还要做出PPT,由全部成员完成presentation,大家最 后平分一样的成绩。
一旦被随机分组开始group work之后,大家就自动成为一个team,那么可能你组里有学霸大神,当然也可能有不愿意配合的拖进度的同学。
但有的同学也会因为大家在完成一个teamwork 的时候大家贡献不一样,但却拿到一样的分数觉得不开心,又或者是见到外国同学太多羞于开口。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如何轻松搞定group work 吧。
首先来说说英国大学课堂中几种不同形式的Group Work:
通常,最常见的的形式分为:课上讨论,Presentation,Case study,不常见的形式为 Focus Group。
01
课上讨论
这种形式是不计入分数和成绩的。课上讨论是最常见的一种Group Work形式,无论文理科,哪种课,随时随地只要老师讲着讲着突然来了灵感,小组讨论环节就来了。
一般对于这种随机提出的问题分组也蛮随意的,坐得近的同学(2-6人)一般就自然成为了一组。
老师提出问题后,一般会留出15-20分钟的讨论时间,这段时间需要大家思考问题+交流想法+选出发言代表,可以说是相当紧张了。
然而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时就会忘记了还要选发言代表,或者是选出的发言代表只记得自己的观点,却没能很好地总结(或者干脆忘记)其他成员的想法。
那么,对于刚来英国的同学来说,用英语讨论问题会很犯怵,会自动选择和中国同学扎堆,碰到这种情况,老师会特别贴心地把“扎堆”的同国籍小伙伴调开分到不同组。
虽然刚开始会不习惯不敢开口,但是对于远渡重洋来到英国读书的我们,如果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去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这样和在国内读书有啥区别呢?
而且真的开口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看法对于别的国家的同学来说很新鲜,而且一样有创造力。
所以一定要大声大胆的说出来,只要表达自己想法就可以,不要担心外国同学会笑话,他们反而会对你表示大大的赞赏。
02
Presentation
你可能无法理解英国人对于PPT的执念,无论最 后要交的是report、essay,还是各种稀奇古怪的assignment,算分数的小组作业统统要用Presentation这种方式验收成果。
一般老师会在某节课提出一项选题,让大家自由成组,第二次上课时就要报出小组成员和选题题目,课程中期或是结束时做presentation。
注意这个就不会选代表了,一般是全组成员一个个上去展示自己负责的内容。
Presentation之后根据老师反馈每人提交各自的作业(有时会全组提交一份作业),同一组的成员一般平分相同的分数。
但Presentation却是很多小伙伴们的梦魇,那么应对呢?
首先做好组内分工,比如,谁来搜集资料,谁来做PPT哪一部分,谁来做总结,都要有清晰的分工;
其次要协调大家的时间,何时开小组会议,在什么时间完成哪个阶段;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PPT上的内容有效地交流和传播给其他老师和同学,有的同学做PPT恨不得把文章中的所有字都粘贴上去,一页幻灯片打出来全是字;
有的同学上台之后只顾低头把PPT上的内容“读”出来,丝毫不看台下老师和同学的反应,这两条大忌犯哪一条都算不得是合格的presentation。
其实,真正在做presentation的时候,突发状况永远比想象中的多,比如你同组小伙伴的presentation前后矛盾,或者整组同学被老师抛出的问题问住答不出来。
再或者,做Introduction部分的同学对下一部分的内容完全不熟悉,那么内容的过渡会很生硬;
如果全组人各自只专注自己的部分,缺乏对整体的理解,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老师抛出问题、一组人都面面相觑的画面,那么这些都是不合格的。
一次成功的presentation一定是建立在一组同学对本组工作的熟悉上,大家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也要理解别的组员所做的部分,这样才是Group Work的意义所在,也是老师想要看到的结果。
03
Case study
进阶版本的presentation,指的是学生分为小组,针对一个case(案例)或者project(主题课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最 后形成方案和“客户”对接。
要注意这里的“客户”可能是老师扮演的,也有可能是真实的客户,对接的方式包括做presentation,也有和客户面对面的interview或其它形式,至于合作的结果就和你的分数息息相关了。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这种考察形式让大家脱离了学生的角色,尝试走入社会,体验真正的商务活动或工业项目流程。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需要表现出专业人士的素养,比如和客户接洽的时候要注意着装和仪态,不能像学生一样再拿着稿子念PPT;
同组间的配合也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出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表述前后不一的情况,丢的可能不仅是分数,还有整单生意了。
04
Focus Group
这其实是一种搜集信息的方法。一般由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小组组成,进行类似“Brainstorm(头脑风暴)”的座谈聊聊大家对某一个课题的理解。
这种小组人数不固定,一般在8-12人之间比较好,既有足够多的观点来源,场面也不会混乱到难以控制。
这种群体的讨论中,一个人的反应会成为对其他人的刺激,和一 对 一进行谈话相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激发大家更多的想法,因此是收集素材的好时机。
一般作为“主持人”,也就是整个小组的leader,要掌握一些引导的技巧,把控讨论的方向。
比如当有人跑题时,要适时地终止或拉回;当有人提到事先没考虑到、但有价值的新内容时,要立即带领大家深入参与讨论;
还有就是“主持人”虽然不参与讨论,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气场进行“压制”,比如对某些不友好的发言进行眼神震慑、鼓励某些怯场的参与者多多发言等等。这也是大家锻炼领导力的好机会。
05
如果遇到问题队友怎么办
问题队友1:懒癌”晚期患者
应对的方式只能是一个字:“催”!见面催,短信催,电话催,催到他们开始做事情为止。
为了保险起见,如果你是小组的leader还是要辛苦一些,多做一个Plan B,防止“问题”队友最 后出问题拖慢整个小组进度。
问题队友2:大包大揽的学霸
有的学霸完全受不了低效的小组会议和拖后腿的队友。为了舒心,他们宁可大包大揽自己做好所有的调查研究。
虽然有的组员会享受这种不用操心的感觉,但是很多情况下,乐于为团队做贡献的组员会失去锻炼的机会,所谓小组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想要在团队中得到锻炼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勇敢表现出来,提前把准备工作做足了,小组会议时积极发言,表现出自己想要为团队出力的意愿,这样最 后团队得了高分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
问题队友3:用“我英语很烂”当挡箭牌的人
有的同学排斥小组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要用英语交流,他们要么会找中国学生扎堆,要么加入了多国籍小组会怯场,或者发言的时候紧张到词不达意。
那么应对这样的队友,或者甚至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一定要正视这个英语交流的问题,勇敢地跟当地或者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组队。
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提前适应英美这边的teamwork的工作流程,毕竟在职场这种小组作业是常态,无论是面试还是日常工作都会用到,提前适应有助于大家提高职场竞争力。
总之,group Work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锻炼大家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多锻炼这种team wrok和做PPT的能力,并且鼓起勇气大胆将自己的表达用英语说出来。
相信你会发现自己比你想象的更厉害!
个人选校方案1小时咨询服务
结合你的个人背景和院校实际录取要求,提供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根据个人时间和学业安排,提供合理的申请时间规划,并定制入学申请方案
预约咨询
提供1小时的个人留学方案咨询服务,包含:
输入个人条件
匹配案例直达全球牛校
本硕留学 定制方案
立减1000-8000元
第46届新通留学国际教育展
请完善个人信息领取教育展门票